- 引言
- 宁波三医联动的实践探索
- 宁波三医联动的成效与启示
- 总结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宁波三医联动

引言
三医联动
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联动机制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宁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三医联动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场深刻的医疗变革。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的协同合作,宁波正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体系。宁波三医联动的实践探索
医疗领域改革
宁波在医疗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例如,宁波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三医联动”主题党日活动,将优质的医疗资源直接送到偏远地区,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医疗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宁波还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通过医联体内的“互联互通”,实现了跨医院直接预约门诊号源,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医保制度改革
在医保领域,宁波积极推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机制,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宁波还加强了医保基金的监管,确保了医保基金的安全、高效运行。此外,通过普及医保政策知识,提高了群众对医保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医保制度的群众基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在医药流通领域,宁波通过整合药品采购、配送等环节,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提高了药品供应效率。同时,宁波还加强了药品质量监管,确保了群众用药安全。通过推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宁波不仅降低了药品价格,还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宁波三医联动的成效与启示
宁波三医联动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还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首先,宁波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其次,通过推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宁波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减轻了群众负担。最后,通过推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宁波降低了药品价格,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
宁波三医联动的实践探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的协同合作,宁波成功构建了更加高效、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未来,宁波将继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医药卫生体制发展路径,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宁波市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职责 (一)
贡献者回答宁波市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编制和实施全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包括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立项审批、评估和调整。确保各项规划间的协调一致,如产业、土地、城市、海洋和环境功能区划等。
二、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经济总量和比例关系,提出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进行宏观经济预测和信息引导,提出经济调控手段的政策意见,以及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三、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制定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综合性改革试点,协助申报中心镇工作,并处理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四、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审批投资项目,建立项目管理和监督制度,并负责项目库建设和工程造价管理。
五、负责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布局、审核和报批,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服务。
六、协调部、省、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重点项目,促进与区内的经济合作,尤其在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七、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产业重大问题和政策,负责能源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实施。
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涉海活动,推动陆海联动和区域合作。
九、负责市场价格监测、成本调查和定价成本监审,管理政府定价,进行价格和收费的监督检查,以及公共服务和收费验审。
十、确保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民生改善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十一、推动“六个加快”工作的实施,拟定政策措施,协调重点项目,进行工作督查和考核。
十二、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宁波帮有名人物以及典型事例 (二)
贡献者回答1、1854年,慈溪费纶志、镇海李也亭、盛植管集银7万两,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名为“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 2、1862年,镇海的叶澄衷在上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这是上海第一家华人开设的五金号,后发展到全国各地设立分号38家,联号108家,被称为“五金大王”。 3、1896年,鄞县的鲍咸昌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创办商务印书馆。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贡献卓越的大型出版企业。 4、189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在上海创办华人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5、1910年,奉化的王才运在上海南京路创设荣昌祥呢绒西服号。为上海西服业的鼻祖,孙中山曾在该店定制过西服。后来中山先生自己设计、自己试穿的第一套中山装就在荣昌祥诞生。 6、1912年,镇海方液仙在上海创办化学工业社,兴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生产牙粉、牙膏、蚊香、肥皂等,方被称为中国日用化工奠基人。 7、1915年,镇海虞洽卿(现为慈溪)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商办航运集团,其总吨位为9.1万多吨,约占全国民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 8、1922年8月13日,镇海庄市的董杏生,开创了上海第一宁波商人邵逸夫条公共汽车线——由静安寺到曹家渡线路。 9、1923年,定海周祥生在上海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至1937年公司拥有分行22处,出租车230辆,居上海出租车业之首。 10、定海的刘鸿生,以煤炭行业起家,号称煤炭大王,1930年创办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厂,年生产火柴占全国四分之一,又被称火柴大王,以后在全国各地兴办几十家企业,又被称企业大王。 在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过程中,宁波帮工商业者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广泛的企业家、金融家,形成了宁波帮近代企业家的群体。宁波帮凭借自己浓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社会关系,强烈的时代意识,通过这一时期的大发展,这时的宁波帮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商帮。
长三角一体化六个“通” (三)
贡献者回答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相关部门共同签署了10个合作协议。这些协议旨在以各种形式的互联互通,打破分割、加速一体化,一起了解一下。
一码扫七城 长三角地铁通票来了
打开自己城市的地铁APP,就可以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温州、苏州等7城间扫码通行、自由穿梭。由支付宝“异地扫码”技术支撑的长三角地铁“通票”,在座谈会期间宣布正式落地。
2018年12月1日,在支付宝的技术支持下,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宁波三地地铁实现扫码互通。“3城互通用了半年时间,此次7城互通难度是几何级的增长,但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这是数字技术助力长三角建设的重要成果。”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表示。
井贤栋称,异地扫码技术成熟,已成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可复制样本。未来一年内,支付宝将助力长三角所有地铁城市实现扫码跨省互通,并逐步向“全国通”迈进。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表示,在“高铁生活圈”逐步形成的基础上,地铁扫码便捷出行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拉近了各地时空和心理距离。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省际交通更通畅
“最美高铁”杭黄高铁建成通车,客流量迅猛增长。15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商品、人才等要素流动日益频繁。最近一年来,长三角的省际交通状况持续改善。
每逢节假日,出省的高速收费站往往是一个堵点。座谈会期间,一市三省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取消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协议。
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调研了解到,在长三角取消省界收费站的工作中,要统筹好各地高速公路的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当前,江苏和浙江按计重收费,上海按车型收费,这给取消省界收费站后的结算带来了困难。胡卫认为,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统筹和指导,针对推进过程中的技术、运营、管理等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争取在2019年实现取消省界收费站的目标。
创新券通用通兑 助力 科技 创新共同体建设
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安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江苏无锡的国家超算中心……在长三角区域,布局着一批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一市三省共建的“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目前已整合区域逾4.5万台、总价值超过519亿元的科学仪器, 探索 推进“ 科技 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的通用通兑。
座谈会传出的信息显示,未来一市三省将加快构建长三角 科技 创新共同体,加快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科创圈,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建设全球创新高地。
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一网通办”
打开上海的政务服务APP“随申办市民云”,首页上设置了长三角无感“换乘”专区。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坚,目前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在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等14个城市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
首批开通的51个事项既包括内资有限公司设立等企业服务事项,也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个人服务事项。目前,长三角已经建立政务服务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建成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小程序也在支付宝启动试点,迈出跨省“办事”的第一步。
下一步,一市三省将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长效运维保障机制,保障专栏、专窗、移动端APP“无感漫游”,及时推出第二批企业和个人服务事项,今年完成长三角城市群26城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
减少百姓“跑腿垫资”烦恼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通道
62岁的嘉兴市民王玉英,由于肾不舒服经常来上海瑞金医院就诊。“过去在上海看完病,总是拿着一叠发票回老家排队报销,耗去大半天时间。实施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后,如今在上海看病直接刷卡,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迎来新进展,在去年“1+8”的基础上扩大至“1+17”,新增的九地包括江苏南京、泰州,浙江杭州、温州,安徽六安,等等。
座谈会期间,三省一市医保局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的推进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协议,未来将有更多的长三角居民省去“跑腿垫资”的烦恼。
既分工又合作 产业发展通盘考虑
无人驾驶的清扫车、能紧跟主人的“行走行李箱”……在座谈会后举行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上,安徽酷哇机器人的展品引来众多观众驻足。
酷哇机器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来自上海交大,生产基地设在安徽芜湖,这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在长三角内优化布局的成果。
来自座谈会的信息显示,未来长三角将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 汽车 等未来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研发机构、开发区等,搭建一批产业一体化组织,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宁波三医联动,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